通馬桶邁開美國巡演第一步,如果沒有政府與僑界支持
軍30年,國家交響樂團將首度受邀前往美國與加拿大舉行兩場音樂會,曲目包括前輩作曲家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與作曲新銳李俊緯取材自台灣原住民傳說的《最後一哩路》,透通水管過台灣之音,閃耀台灣作曲世代交會光芒。「既然是第一次,我們的策略是展現台灣獨有的古典音樂發展語彙,下半場我們帶去柴科夫斯基經典的《第五號交響曲》,從這首作品新店通水管演繹讓西方觀眾知道我們的演出水準。」音樂總監呂紹嘉表示,這次是首度在美國演出,地點在西岸,希望可以累積樂團在美國的知名度。成軍30年 目標到紐約演出通馬桶邁開美國巡演第一步,如果沒有政府與僑界支持,非常不容易。我們的目標是到紐約這樣的古典音樂重鎮去演出,我也有信心這一天很快到來。」呂紹嘉表示,古典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通水管,「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可說已成一家之言,用我們的方式說我們的話,表現只有我們能夠表現的台灣特質。」這次擔任獨奏的小提琴家林昭亮,是最早的台灣之光,1992年南港通水管泰然完成《小提琴協奏曲》,就是聖地牙哥交響樂團與林昭亮合作首演;1996年由台加文化協會舉辦的台灣文化節中,林昭亮也以此曲在溫哥華首演,表現不俗,這次闊別20年,林通水管亮將與來自家鄉的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帶來更濃郁的台灣味。攜手林昭亮 演奏台灣味由於加拿大古典樂壇對於原住民音樂素材與當代音樂語彙的嫁接轉換不遺餘力,這通水管次國家交響樂團巡演,呂紹嘉也選擇了今年28歲的台灣年輕作曲家李俊緯以太魯閣族傳說所創作的《最後一哩路》,「我聽了很多作品,在這首樂曲中我看見很多原創的力道,也許不是新店通水管麼流暢,卻可以知道他對於20世紀的作曲技巧有深刻的理解,非常有吸引力。」最後一哩路 取材原民傳說《最後一哩路》描寫太魯閣族的傳說裡,逝者靈魂必須經過通水管虹橋,祖靈會在橋頭檢視族人在世的作為,族人過橋前,往事片段湧上心頭,在祖靈審判後,踏上最後一哩路的經過。樂曲從哀傷到壯闊,從低沉到激昂,最後安靜地結束,深具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