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馬桶家學者及工會等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獲得高度的評價

勞動金像獎是以勞工身影或勞動事件為主角與素材的影片徵件活動,台北市勞動局希望藉由影像的穿透力讓大眾看見勞工故事,啟發勞動價值認同,今年已邁入第10年舉辦徵件。經過專業評審選出得獎作品,今11月29日下午2時30分在勞動局舉行頒永和通水管獎典禮,由賴香伶局長頒發首獎、貳獎及參獎,大愛台「穿梭在病房間的愛」節目製作人 黃秀華 導演楊秉海 企劃 黃謙智 攝影 楊賡豪以「三軍總醫院八仙塵爆~彩虹紋章」獲得2016年勞動金像獎參獎。 參獎《穿梭在病房間的愛》-通水管-「三軍總醫院八仙塵爆~彩虹紋章」是以守護八仙樂園塵爆事件燒傷患者的護理人員為主角,由節目製作人 黃秀華 導演楊秉海 企劃 黃謙智 攝影 楊賡豪所製作。該拍攝團隊從事新聞工作多年,花費3個月駐守醫院,深刻的呈現護理人員通水管的專業堅持,及一日護理師、終身護理魂的職人精神,為臺灣第1部以護理人為主軸的紀實節目;評審認為團隊能拍出這部優秀且散發人性光輝的紀錄片,應該是事前花費了不少時間溝通獲得被攝者的信任,非常不簡單且主辦單位也邀請被紀錄三軍總醫院 燒燙通馬桶中心護理長張雪吟、加護病房護理長 許瀚仁 及 41病房護理長 盧明秀三位一同出席。本屆首獎作品由《機器人夢遊症》奪下,由曾任特約記者、工會理事長及影展策展人的蕭立峻導演所拍攝,該片片長90分鐘,以電子代工廠工人跳樓事件、工程師過勞通水管死及工會幹部被解僱等事件,提出「以像機器的人製造像人的機器,是悲劇或新世界的開端」看法,並以機器人隱喻電子代工廠的工人,這些為現代人帶來便利的製造生產線工人,在機械化勞動下是否逐漸失去人性的觀點,頗發人深省。該片在由影像工作者、專通馬桶家學者及工會等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獲得高度的評價,因而榮獲首獎殊榮,評審一致認為本片除了關注勞動事件,更提出了希望社會能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或發展出新的工作類型,來承接機器式的勞動型態,相當符合勞動金像獎呼籲社會大眾關心勞動議題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