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管蔡英文總統如果不落實轉型正義
請在此輸入...蔡政府上台後,制訂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明訂要移除威權象徵。在台北市中心占地遼闊、建築語彙又頗富「皇陵」意味的中正紀念堂,自然成為焦點。主管中正紀念堂的文化部,為此提通水管前宣布,在紀念堂完成轉型之前,以後每逢二二八,都將閉館一日。但在閉館前夕,昨天(27)仍有一名「台灣國辦公室」成員陳峻涵,在中正紀念堂大廳跨過圍欄,意圖對銅像通水管丟擲魷魚粥。他表示,蔡英文總統如果不落實轉型正義,台灣人民會以選票教訓民進黨。而在光譜另一端,多個退伍軍人團體也號召前往慈湖,以及一旁的大溪「蔣公銅像公園」,通馬桶護陵寢與銅像不被破壞。●如何轉型?官方謎之沉默去年12月17日,促轉會舉行記者會,建議在中正紀念堂修法前,可先撤出三軍儀隊、修改展覽主題與導覽文宣品內通馬桶容。建物未必都要拆,但可作一些修改,打斷原先建築語彙的神聖性。代主委楊翠今年1月30日受訪時說,轉型若涉及修法,「中正紀念堂」名稱就不會再存在。相較促轉會「心通馬桶直口快」,文化部長鄭麗君的政治敏感度高得多。去年4月,她宣告將於年底之前提出轉型草案,到了年底,文化部表示已經提交方案給政院,但到底內容為何,始終諱莫如深。事通水管上,在去年九合一大選慘敗後,政府高層明顯強化與北京針鋒相對,對追究歷史的積極程度則相對降低。2月26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院表示,會用更高的角度來看中正紀念堂,轉型正通馬桶義不是追殺、拆除,而是依現況妥善運用人民血汗錢建起來的公共營造物,「團結人民一致對抗想要併吞台灣的敵國」。●信義計畫區 當年差點設此地中正紀念堂園區面通水管積25公頃,是台北市區第二大的綠地,僅略小於大安森林公園。日本殖民時期,這塊土地就被軍方徵用。1970年代搬遷前,是陸軍總部與聯勤總部所在地,兩者以林森南路分界(原名通馬桶海路,1968年更名),陸軍在東、聯勤在西。隨著商業日趨興盛,位於市中心的軍營,成為城市發展阻礙。國防部於1971與1972年,將聯勤與陸總分別遷到南港與桃園通水管龍潭。政府計畫在原址興建大型商場、辦公大樓等經貿用途。林森南路也將改為地下道,以便完整利用。1975年,蔣中正總統去世,行政院決定將此地改設中正紀念堂。197通馬桶6年10月31日動土,1977年11月開始施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至於原先的商業區開發方案,則改為利用國父紀念館以東的四四兵工廠土地,就是如今的信義計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