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管提早除影響工作年齡人口結構往中高齡傾斜外

研究人口、社福課題的現任監委、政大社會系教授陳小紅則說,因為低薪、少子化及高齡化,我國人口至2060年將剩下1,700萬人,而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更是腰斬僅有900萬人,直接衝通馬桶擊我國的勞動力。國發會的推估數據也顯示,未來工作年齡人口數半世紀內大減剩半,其中有一半會由45?64歲的中高年齡層組成,影響我國人口結構至鉅。台灣很多人不想生孩子,去(2018通馬桶年生育率降到1.06,但是南韓情況更糟,去年生育率跌破1,只有0.98,也就是每位婦女平均生不到一個小孩。台灣雖比南韓略好,但生育率已遠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的2.1,今年更恐跌破1,年通馬桶人「不婚、不生」是人口的迫切危機。聯合國2003年起將台灣列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十個國家之一,台灣自1984年起生育率少於2.1,近15年來生育率不升反降,人口結構少子高齡化,形通馬桶嚴重扭曲的人口變遷問題。薛承泰認為,台灣「錯過了」鼓勵生育的適當時機,2000年前後總生育率1.68時就應該鼓勵了,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也認同這種說法。這是藍綠陣營首度對生育率通馬桶題有共識。少子少到要「保一」林萬億說,生育率1.3?1.4已是「難以容忍的低生育率」,要去拉高都很難了,更何況台灣在2003年就掉到1.3以下,「要拉高更是辛苦」。他舉通水管德為例,日本生育率掉到1.36,德國掉到1.34時,開始搶救生育率,2015年日本提高到1.41,德國提高到1.44,兩國花了十幾年才拉高0.1而已,「台灣面對的艱困環境更甚日德」。通水管「照這樣下去,今年生育率可能連1都保不住!」薛承泰用擔憂的口吻斷言:國發會目標2030年生育率要回升到1.4,「根本不可能!」國發會預估台灣人口紅利2027年消失,但也可通水管提早,除影響工作年齡人口結構往中高齡傾斜外,首當其衝是今年起各大學招生要拉警報,因為2001年至2010年出生新生兒陸續進入大學,人口數從26萬一路驟降到16.7萬新低,以淨在學率70通馬桶計算,今後十年大學新生將從18.2萬降至不到12萬人,會讓三分之一的大學關門。生育率欲升不易,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根源是低薪問題,而蔡政府2016年上任後,心中念念要改善年輕人低薪通水管題,但基本工資連四漲,卻不見問題的改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台師大教育系助理教授張宜君,最近一分研究報告出爐,可看出低薪現象:1977年後出生、在2000年左右進入職場的通馬桶世代,平均收入不僅不如前幾個世代,收入在30多歲就已達到高峰,甚至40歲不到,平均收入開始下降,薪資購買力也低於其他三個世代,只比1946年以前出生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的戰爭世代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