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管包括生物可分解塑膠
1998年,黃建銘加入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擔任主任,這是由政府與塑膠業者共同出資成立的研發機構,協助台灣塑膠廠商發展新技術、新產品,以技術見長的黃建銘來到了適通馬桶合他的位置。當時全球已經逐漸意識到傳統塑膠不能分解造成的環境問題,禁用塑膠的呼聲已在醞釀,所以尋找替代品、研究塑膠分解成了國際潮流。黃建銘則重拾當年碩士的夢想,尋通水管分解塑膠的方法。但這一次不再逼微生物去吃塑膠,在塑膠原料、塑膠製品行業練功多年的黃建銘有了不一樣的想法。黃建銘說,「幾億年前,石油也是生物,主要結構也是碳通馬桶水、氧化合物,跟微生物喜歡吃的東西是一樣,為何不從傳統石化產業的塑膠中找出微生物喜歡吃的塑膠?」而當時國際上也陸陸續續有類似的研究與方法在進行,台灣並不是唯一,其通水管包括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s)與生物基塑膠(Biobased plastics)。而這只是銘安的一部分客戶,包括美國蘋果、好市通水管也是銘安的客戶。黃建銘看到了未來,一頭栽進苦行之路,但時機未到,先推動塑膠中心與台灣食品大廠、塑膠原料大廠合作,開發生物可分解塑膠,但結果是無疾而終。「剛通馬桶立的10年是年年虧損,常常是錢燒光了,就拿著股票找朋友、親戚幫忙認股,這邊五百萬、那邊一千萬的湊,有了錢再繼續投下去。」黃建銘說。本來他個人持股超過9成,在沒錢就賣股票的通水管情況下,到現在個人持股只剩10%。2010年溫哥華奧運,銘安由黑翻翻紅2010年出現了曙光,那一年的冬季奧運在熱愛環保的加拿大溫哥華舉辦,地主國宣誓要辦一通馬桶環保奧運,其中之一是整場奧運要使用可分解的餐具。但餐具進了加拿大,檢測時才發現所謂的可分解餐具,其實是澱粉加傳統塑膠,表面上雖然會分解,但實際上是澱粉被微生物吃光了,但塑通水管照樣留下來,最環保的奧運可能變成假環保。溫哥華官方只好緊急尋找替代廠商,找上了有國際認證、又有供貨能力的銘安,要求銘安趕緊出貨。本來按照奧運會的規定,只有官方贊助通水管商能在奧運會上露出品牌,但時間真的太急了,也不管銘安的產品有打上自家公司商標,就登上了奧運舞台。這一仗打響了銘安在國際可分解塑膠界的知名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看到通馬桶銘安科技,吸引加拿大當地媒體前來採訪銘安科技,因此聲名大噪,開始有國際客戶陸續上門。此刻,總算是撥開烏雲見明月,銘安轉虧為盈,黃建銘得到處租工廠來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