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管包括日支費

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十七天落幕,創多項紀錄,長榮航空面臨巨額損失,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此次共取消一千四百卅九個航班通馬桶,營收與相關損失粗估廿七點八億元,影響旅客逾二十七萬人次。整體旅行業者損失也差不多三十億,會不會求償、怎麼求償也是通水管題。據悉,許多旅行社不得不協商旅客「轉團」,再退還部分差價;有些因故而無法轉團的旅客,還要與旅行社協商賠償通馬桶宜。旅行社業者叫苦說,已經代墊的款項,多數難以銷帳,而這筆「呆帳」,若向旅客索要,勢必引起糾紛,若要自行吸收,則面通水管巨額虧損,權衡之下實在兩難。另外,這場罷工落幕後,有四個考驗才正要開始。第一、就工會而言,此次罷工連「慘勝通馬桶都不算,因突襲式罷工,讓資方沒有緩衝空間,加上操作太過「政治性」,誤判情勢,最後工會原本最堅持的三個主訴求完全退讓通水管包括日支費、禁搭便車、勞工董事。進一步說,工會錯估情勢讓罷工曠日費時,耗損士氣,並未爭取到原先堅持的要求,通馬桶上協約簽署三年內不能罷工,未來工會必然要面對會員對工會的信任問題。第二、長榮航空也沒贏,在罷工期間,「地空通水管嗆、公司緊繃」已造成內部裂痕,空服員與地勤人員趨向分裂。第三、蔡總統、交通部、勞動部政府出手,成為此次罷工通馬桶幕的關鍵。前天交通部長林佳龍以「檢討航權、航線」作為要脅,是讓長榮航不得不退讓的關鍵。在標榜自由競爭的市場,官方強通水管干涉,對追求最大利益為目標的民營企業而言,無異是很大傷害。第四、長榮航罷工事件落幕後,全台各產業勞資雙方的通馬桶張問題仍在。雖說工會三年內工會不能罷工,若三年後又遇到類似問題,勞資雙方、社會甚至官方還有能力承受嗎?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