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管不多他只能自己製造舞台
親藍的民調則發現,如果國民黨選擇朱立倫或王金平參選的話,不論民進黨是由蔡英文或賴清德出馬,柯文哲的支持度都領先兩黨參選人;另一家親藍民調顯示,在通馬桶柯文哲參選的前提下,藍營不管派韓國瑜或郭台銘參選,對上柯文哲和民進黨的蔡英文或賴清德,都有一定優勢,只是韓國語的勝算更大一些;而柯文哲不管對上賴清德通水管或蔡英文,都保持六到七個百分點的領先。同樣是民調,調查的時間也很接近,何以結果相差如此之大?這固然與民調題目設計及「機構效應」有關,但也反映通水管一些現象。首先,由於媒體密集報導國民黨及民進黨初選,究竟是韓國瑜還是郭台銘出線?蔡英文還是賴清德勝出?幾乎每天都佔據主要版面,柯文哲的著力點通水管不多,他只能自己製造舞台,吸引鎂光燈。換言之,他已經不是第一男主角,而是第一男配角,效果自然不如從前。其次,柯文哲以往在民調上獨佔鰲頭,主要通水管因為他在年輕族群中支持度一枝獨秀。根據多項民調,二十至二十九歲的社會年輕人,多半是柯文哲的鐵粉,各種參選組合中,柯文哲都能得到五、六成的年輕選票。可通馬桶是,自從今年一月蔡英文以「辣台妹」之姿,不時炮轟中國大陸當局,再加上她又積極經營網路,跟網紅合作,她在年輕族群,特別是所謂「天然獨」的部份,已經急起通馬桶直追,柯文哲不藍不綠,左右逢源的立場,顯然遭到挑戰。可以確定的是,柯文哲不管民調高低起伏,只要經常維持第二,他就一定會參選,因為各種民調都顯通馬桶示,他確實有跟蔡英文或賴清德一搏的本錢,在藍綠相持不下的時候,也不無可能異軍突起,坐享漁利;只是他的勝算,完全要寄望於民進黨提名人選聲勢不振,而國民通水管黨候選人又微弱領先的狀況下,期待綠營選民集體轉向,發揮棄保效應;不過,民調普遍顯示,一旦選情緊繃,藍綠選民各自歸隊,賴清德或蔡英文鞏固綠營的威力,會通水管比柯文哲要大,所以他的如意算盤未必能夠實現;再加他在台北市的政績既乏善可陳,模擬兩可的兩岸政策又必然會受到質疑檢驗,要想藍綠通吃,恐怕將是一廂情願